每天清晨,這群“康復天使”披著朝霞、帶著陽光般的笑容走進病房。高峰 攝長化療副作用沙市第一醫院規劃鳥瞰圖。記者楊蔚然
  故事的引子
  “各醫療機褐藻糖膠構康復病床稀缺,甚至僅能提供門診服務,患者在漫長的等待中,許多人喪失了恢復功能的機會,給自己和家人留下無盡的痛苦……”據統計,我國需要康復的患者,每年以150萬的人數在增加。
  他系統家具們是特殊的群體,他們急需訓練有素的“康復天使”幫一把。
  也許你不知道,心肌梗死後存活患者進行康復治療,其病死率低於不治療者36.8%;腦卒中後存活患整合負債者進行康復治療,90%能重新步行和自理生活……
  因此,1981年,世界衛生組織(WHO)醫療康復專家委員會把康復定義為:“康復,是指應用各種有用的措施,以減輕殘疾的吳哥窟影響和使殘疾人重返社會。”
  長沙敢為人先。在國內競相發展康復醫療的進程中,2000年,長沙市第一醫院“康復室”率先在省內成立,2013年1月升級為“康復治療中心”。
  採訪中,醫生鄭葉子充滿感慨地對記者說:“這裡有很多故事,可歌可泣。在這裡,很多生命被輓回,很多奇跡被創造。”她不知道從誰說起,誰都有無怨無悔的付出,誰都有難以忘懷的經歷;每個人,都在為康復患者默默祈禱,並盼望,天天都有病友走出康復治療中心這個“家”。
  康復的老人
  就像自己的爹媽
 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,老年康復治療是社會醫療的重要部分,讓老年患者康復是和諧社會的責任和義務,是家庭之福、兒孫之福。
  神經醫學中心主任、教授王愛民給記者講了個故事:87歲的吳爺爺,2011年8月31日不慎跌倒,頭部受傷,急送至當地醫院。經治療病情穩定,以“腦外傷肢体功能障礙”進入康復治療中心。
  “患者高齡,有高血壓,自受傷後缺乏主動活動能力,且存在骨質疏鬆症,於是我們給吳爺爺進行‘床邊康復治療’,以循序漸進為康複原則,從被動-助力-主動肌力訓練,1個月後,吳爺爺生活能力提高,步行能力恢復。”說到這,王愛民臉上露出“經久不衰仁者心”的自豪。
  治療師王雪芳回憶,兩年前的一天,一對農村老年夫婦來到中心,妻子鄧阿姨中風,失語、伴吞咽障礙,有生命危險。雖然沒有醫保,但鄧阿姨的老伴堅持要給妻子做康復治療。
  “我們在床旁給鄧阿姨做肢体活動和吞咽訓練,在護士的幫助下,給鄧阿姨更換體位,隨後,又給鄧阿姨做站立床訓練、吞咽反射和發聲訓練,終於,鄧阿姨能下地行走了。”由於經濟原因,他們只好回了老家,臨走前,醫護人員細心地寫好康復方案,交到老人手裡。此後,鄧阿姨老伴來醫院拿藥,就會靜靜地候在診室門口等王雪芳,老人憨憨地笑著,反饋妻子的病情,每次等王雪芳也成了慣例,就像等親人。
  “因腓總神經損傷住院的王阿姨,當時只能拖著腿走路,骨科醫生建議她來康復中心用針灸治療,看受損的神經能否恢復。”中心主任肖樂告訴記者,他們在給王阿姨做普通針灸治療時,還加入電針、穴位註射神經營養藥物等療法,五六次治療後,王阿姨能慢慢抬起右腿,兩個療程下來,王阿姨恢復到正常步態,她喜極而泣。
  康復的上班族
  找回幸福回歸社會
  青壯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,他們的病痛讓全家老小頓失依靠,扔下的工作讓社會和自身蒙受損失,重返崗位,讓春風驅散霧霾。
  24歲的廚師小於,上班炒菜時滑倒,頭部重傷,住進了神經外科ICU病房。“整個左邊都動不了,”他虛弱地向醫生求救,“我才24歲,現在半身不遂,我還沒找女朋友,求求醫生,讓我站起來。”
  治療師何長春安慰小於說:“康復治療是一個漫長艱辛的過程,你年輕,恢復較老年人要快,你要堅持住,從心理上戰勝自己。”聽了這話,小於眼神堅定起來,他夢想“重新掄勺”的那一天。經過半個月的康復訓練,小於的手腳能動了,腰部力量也好多了,一個月後,他真的站了起來!這次流淚的,是小於母親。
  還有一位酒店大廚。2012年10月,37歲的羅師傅,因腦出血導致右上肢乏力,這對廚師來說,就是廢了。來中心訓練期間,治療師發現羅師傅情緒低落,於是動員他妻子和7歲的兒子來陪練,經過兩天的嘗試,羅師傅的積極性上來了。一月後,醫生還專門給廚師配了個大勺,讓他每天練習炒菜動作,3個月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。
  “2013年9月30日,我突發腦出血,被同事送到醫院。”體型較胖的張老師,一直患高血脂、高血壓。
  從最開始的卧床,手腳動不得,到後來可以站穩,逐漸過渡到減重系統訓練步態、步行,不到兩個月,張老師又可以獨立行走了。同時,她的手可進行球狀物體的抓握,早晨可以自己擰毛巾。張老師常爽朗地說:“毛病是吃出來的,煩惱是想出來的,是非是說出來的,健康是走出來的。”她如今重返了講臺,常常跟學生講“康復天使”的故事。
  康復的孩子
  只有站起來才有未來
  孩子最讓人揪心,如果喪失康復機會,到哪裡去找他們的笑臉?康復醫生深情地說:讓孩子站起來,才有未來。
  一歲半的邱邱是腦癱患兒,去年寒冬來到康復治療中心。小小的身體裹著厚厚的包被,圓圓的腦袋,粉紅的臉頰,很可愛。檢查發現,邱邱連爬行動作都做不好。邱邱媽媽四處求醫無果,幾近絕望。
  治療師黃俊龍經過深思,給邱邱制定了合理的康復治療計劃,學翻身,學爬行,再行走。爬,對於大多數嚴重腦癱患兒來說,是個高難項目,頭與四肢的協調能力要求很高,寶寶能不能走,關鍵看爬。邱邱開始很抗拒,醫生又給他做輔助支撐,經過兩個月的哭泣訓練,邱邱學會了爬。
  6個月後,邱邱學會了扶站;10個月後,邱邱學會了扶走;12個月後學會了獨立行走。邱邱背著小書包在治療室里開心地走著、笑著,媽媽說:“這個書包為邱邱準備了16個月啊,終於背上了。”
  另一個12歲的歡歡,脊髓血管瘤術後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,小女孩不知病情的嚴重,臉上天天掛著無邪的笑,醫護人員都覺著心痛,肖樂主任、肖斐護士長指導制定歡歡的康復治療方案。
  那段日子,針灸沒法做,只能手法牽伸,進展緩慢。肖主任組織大家討論,最後決定給歡歡做穴位埋線治療。一個月的治療後,歡歡的肌張力有了明顯改善,雙下肢終於出現了分離運動,兩個月後,歡歡在助行器的幫助下,奇跡般地行走起來。
  “天隨人意善,花伴人意開。我們從零起步,走過寒冬,終將走向溫暖的春天!”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愛民如是說。
  服務
  800㎡治療中心
  成為康復之家
  長沙市第一醫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,“康復一人,造福一家,溫暖一片”,這是該院康復治療中心的服務理念。康復治療中心現位於醫院的2號樓4樓,治療中心總面積約800平方米,它以醫院及神經醫學中心為依托。
  哪些人群、哪些適應症可歸屬到康復治療中心呢?
  1.神經疾病康復:腦卒中、腦外傷、脊髓損傷、周圍神經損傷、帕金森氏病、腦癱、小兒麻痹後遺症等。
  2.骨關節疾病康復:各種類型的骨關節炎、頸椎病、肩周炎、腰腿痛、脊柱側彎、骨折後功能障礙、肌腱和關節損傷後功能障礙、運動創傷、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、關節置換術後等。
  3.內臟疾病康復:冠心病、高血壓病、慢性心衰、糖尿病、肥胖症、慢支肺氣腫、哮喘等。
  4.其他:慢性疼痛康復、急性和慢性炎症的理療(五官、皮膚、呼吸)。
  手段
  康復治療與評定
  兩駕馬車並駕齊驅
  一、康復治療手段:①運動治療:有氧訓練、肌力訓練、關節活動訓練、平衡訓練、協調訓練、步行訓練、輪椅訓練、牽張訓練等。②理療:低中高頻電療、超聲治療、蠟療、光療、冷療、熱療、磁療、骨質疏鬆治療等。③神經肌肉促進技術。④脈衝整脊治療。⑤作業治療:日常生活活動訓練、壓力治療等。⑥傳統康復治療:推拿、針灸、火罐、刮痧、中藥熏蒸等。⑦牽引治療:頸椎和腰椎牽引。⑧運動控制障礙的系列治療(手法、訓練、註射、手術)。⑨註射治療(神經阻滯治療等)。⑩康復生物工程技術:ICB矯形鞋墊和低溫板材矯形。
  二、康復評定手段:肌力評定、關節活動度評定、肌張力評定、平衡協調能力評定、步態分析、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、認知功能評定、言語吞咽評定等。
  特色
  ICB足底矯形治療助患者走健康步
  腦癱兒童最常見的併發症就是步態異常,影響孩子整個身心的健康發育。ICB矯形治療,是利用人體生物力學原理,通過改變足底支撐,重新調整人體生物力線,增加本體感覺輸入,從而起到治療作用。這種治療無創傷,能改善患兒運動狀態、矯正異常步態、促進主動運動、提高運動控制能力。
  該治療還適用於腦卒中病例中腦損傷步態異常、下肢創傷步態異常、小兒麻痹症足底筋膜炎、踇趾外翻、跖骨痛-足跖球疼痛、跟腱炎、脛夾、踝關節扭傷、前足外翻畸形、籽骨炎、拇趾活動受限、兒童腳跟疼痛、脛骨結節骨骺炎、內側膝關節疼痛、腰背部疼痛、雙下肢不等長等症。
  康復治療中心醫護人員已有多年臨床經驗,系統、熟練掌握了ICB矯形鞋墊的裝配製作技術。
  (以上文字由黎紅、黃配整理)  (原標題:康復,讓幸福回來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b90zbxzf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